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

台灣的藏傳佛教網站一覽表

「四家」祖師介紹

一、巴梭法王

《四家合註》中,最早的註解為巴梭註,簡稱巴註。此註的作者略有爭議。有人說是一世巴梭法王,其兄長即克主傑大師,此師主要從宗喀巴大師及克主傑大師親授顯密教法。巴梭法王曾任甘丹寺第六任座主。在任期間,廣泛授具足戒,講說引導、灌頂傳經、密宗口訣,並且廣弘菩提道次第法門。或許由於一世巴梭法王在傳持格魯教法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功德,而且特別對菩提道次第的弘揚也不遺餘力。因此有人認為《四家合註》中的巴註即是此師所著,較明確持此觀點的為戒勝格西。

不過,絕大多數的大德都特別指明,此箋註非一世巴梭所註,而為其轉世五世巴梭天王法幢(1537-1605)所著,總之都是同一心續的這個人寫的。巴梭天王法幢大師,1537 年生於多麥地區,7 歲時即向父母稟白出家修道之心。12 歲時,依止丹巴帕桑杰出家受戒,法號天王法幢,41 歲時赴昌都強巴林寺任法台(即寺主,在藏系的大寺院中有不同僧院,僧院之首為住持,眾住持之首即寺主),於此處廣弘教法。

宗喀巴大師在《廣論》大量引用了佛語、印度祖師論著、祖師語錄為依據。而印度論著,尤其是偈頌體裁的論典,其文字之簡練,如果不經由註釋,一般人多不能解。巴註在《四家合註》中的行文風格,多是最典型的夾註,也就是在文句中間直接加入箋註,與原文連讀方成文句。例如「從二大車善傳流、深見廣行道無謬」加上巴梭法王的註釋後即成「從二大車依次善為傳流,由深見以及廣行二門,往趣圓滿佛地之道無謬」這樣的夾註,讓許多文義簡奧的字句,頓時成為人人易懂的道理。

(未完待續)

二、語王堅穩大師

語王大師的註解簡稱為語註,記錄了他所聽到的師長 ( 達隆札巴大師 ) 開示,因此大部分的寫法都是整段註解,行文風格與巴註恰好成了天壤之別。語註內容的特色是對於歷史背景、涉及人地時物等多方面,典故考據言之甚詳,無論是經論還是語錄,只要有故事在背後,語註基本上都會詳出之。如「從二大車善傳流、深見廣行道無謬」,加入語註後即成「從二大車善傳流,圓具詞、義、加持等,非有間隙及含毒等,深見廣行道次第無謬」。

除了考據性明顯之外,語註對於法義也有很強的辨析特點。在許多原文義理容易被誤解,或是難以理解的地方,語王大師都寫下了具有辨析特色的成段註文。

有別於巴註的特點在於增入字詞,讓讀者容易看懂經中的文句,語註則側重解說法義,勾勒出修行的要點,並對於原典進行總結,讓修持者能對法義有更透徹的理解,掌握住調心的竅要。總之,語註的內容,蘊含了極多的修持要訣。在語註中,一再說到了師云、先輩所說,令人感受到一種古老的傳承加持之力。也讓我們看到,先輩對於經論的研習態度,是如此的嚴密、淵博、同時又注重實修調心的功夫。

(未完待續)

三、妙音笑大師

第一世妙音笑大師(1648-1721),即妙音笑金剛、第一世嘉木樣大師(妙音笑大師、妙音笑金剛、嘉木樣大師乃同一人,前兩者為意譯,後者為音譯),為賽倉攝類學作者賽倉大師之上師。妙音笑大師的註釋,簡稱妙註。

1648 年大師生於多康地區。21 歲時至拉薩哲蚌寺果芒僧院學法,數年之間,即以超乎常人的速度通達五大論的內義。53 歲時,任果芒僧院住持,繼續著述,講授經論。後時果芒僧院所依據的教材遂改用妙音笑大師的著述。60 歲時,任帕繃喀寺住持3年許,在此期間,即著出此部《廣論》的箋註。後建立拉卜楞寺,為拉卜楞寺開寺寺主。

妙音笑大師一生傾盡全力弘揚道次第,曾經多次從諸位大德處得到《廣論》的講說及誦授傳承,大師一生中一共完整地講說道次第50餘次,在道次第傳承祖師中,妙音笑大師是極其重要的一位。

繼巴註與語註之後,妙音笑大師所著的箋註,有著承前二家註釋的痕跡。某些地方與前家註釋意見相同時,大師即取一模一樣的文字寫入註釋,以致註釋合併時十分利於和另外三家相互搭配。

妙音笑大師的註解,又被稱為「科判箋註」。在藏地,「科判」被視為一種註釋的方式,如《廣論》本身即有科判,而妙音笑大師則以更細的科判作為註釋。科判一方面既有總結歸納的作用,另一方面又有剖析分類的特點,將科判單獨輯出時,亦具有目錄的功能。因此,詳細的科判能讓讀者在進入原文之前,快速的掌握總別、內容,而且讀後也能提綱挈領地回憶要點,對學習經論有很大的助益。

此外,妙音笑大師對於許多經論中所說到的難點,在前二家註釋未詳註之處,多有大篇幅的註釋,尤其在〈毘缽舍那〉章中,這樣的註文尤多。相對而言,巴註與語註較著重在止觀前的部分,而札註則全落在〈毘缽舍那〉,妙音笑大師的科文則是貫穿整部論典,而對於語註、巴註解釋得較少的〈毘缽舍那〉,妙註也多有補充,無異乎有祖師說四家註中最為完整的即是妙註。

(未完待續)

四、札帝格西

第四家的註釋為札帝格西的註解,簡稱札註。

札帝格西(18世紀人),法名大寶義成(仁欽敦珠),為色拉寺的大學者,文法著作為後代學者遵循之準繩。經統計,其著作目前共存有 20 種。從他的著作中,可見其對於空性方面的法類極為通達。

札帝格西的箋註,有稱之為《止觀註》,有稱之為《毘缽舍那註》。札帝格西對於〈毘缽舍那〉註釋極其詳盡,其註釋的風格兼巴註、語註之風。阿嘉永津仁波切曾盛讚他說:「將所有的難點都解釋完了。」〈毘缽舍那〉之深廣,素為學人所敬畏,而札帝格西的詳註,對學人的裨益自然是不言而喻了。

(完)

菩提道次第廣論
簡介

(以下內容摘自.覺燈日光. 嘉瓦仁波切序)

公元十一世紀時,為求證悟教法總義扼要之道,阿里法王智慧光與菩提光叔侄二人,歷盡艱辛,恭敬迎請至尊阿底峽迪班噶羅至藏地,大覺窩撰著了具四殊勝、三功德、名揚四海的不共論典—《菩提道炬論》。此上乘論典含攝所有世尊經續密意,並教授了如何於一座上修行三士夫之一切所求—增上身及決定勝。於此,勝者仲(敦巴)道:「能知以四方道,攝持一切聖教者,謂我師長,」讚揚菩提道次第之教授現為一切教授口訣之殊勝,乃真實讚頌。

此後,不分派別的浩繁雪域持教大師們,依據此論,如稱「自註」等,著作了極多註釋。如百川歸海般,諸「教」、「聞」之傳承由文殊怙主師尊宗喀巴圓滿受取。師以大悲心緣後代眾生,撰「總攝一切佛語扼要,遍攝龍猛、無著二大車之道軌。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,三種士夫一切行持,所有次第無所缺少。依菩提道次第」之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,譽滿大地。

藉由先賢大師等傳記可知,至今於藏地及其他許多地方,在聞、思、修三者不分離下,因修習菩提道次第,以雙掌捧握著增上身、決定勝之果實者不計其數。吾亦盡己之力認真修行及推廣此論。

(以下內容摘自.覺燈日光. 蔣揚譯者序)

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整體思想,並不是宗喀巴大師自創,主要源於印度的佛教大師—阿底峽尊者(982–1054)所著的《菩提道炬論》。阿底峽尊者,也是噶當派祖師,對後期的藏傳佛教有著深遠的影響。噶當派強調「外相嚴律、內持般若、密修咒行」的一統觀念,破除了當時西藏戒咒二師之間的矛盾,圓滿大小二乘、顯密二法之傳承。阿底峽尊者涅槃後四百年,約十五世紀期時,如日中天的格魯派因為同樣秉持著噶當派的精神─外相嚴律、內持般若、密修咒行,故稱「新噶當派」。

「菩提」是梵文「budhi」的音譯,意思是「覺悟」。菩提(或覺者)可分聲聞、獨覺以及大乘等三,但唯獨後者的菩提稱為「大菩提」,這也正是這部論典所說的菩提。

「道」可謂大小乘、三乘(聲聞、獨覺、菩薩)、顯密二乘、或下中上三士道等。在眾多不同的詮釋中,這部論典所說的道,是共下士道、共中士道以及上士道等三者。何謂三士道?依所願區分三士道:圓滿暫時利益的增上生,或後世的人天善道,都是下士道者的所願。圓滿究竟利益的決定勝分二,別解脫及大菩提,前者是中士道者的所願,後者是上士道者的所願。除了上士道並無所謂的共與不共之差別外,下士道與共下士道的差異、中士道與共中士道的差異,是修學《廣論》者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。下士道者僅追求增上生,但共下士道者不僅追求增上生,更追求決定勝。同樣地,中士道者僅追求別解脫,但共中士道者不僅追求別解脫,更追求大菩提。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一方面明確地指出,在追求大菩提的成道過程中,必須經過共下中二道,圓滿共下中二道之成就,方可成就大菩提。另一方面也間接地指出,對於不具足廣大願心,只求後世安樂的下士道者,或只求個人解脫的中士道者,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仍然可以滿足他們的心願。

「次第」意指成道因緣的生起次第不可有誤。果之所以能夠形成,其因有三:第一、因性無謬,如種下了瓜的因不可能得到豆的果。第二、次第無謬,如播種後才翻土,就不可能收穫得果。第三、因緣無缺,如陽光、水分、土壤等因緣皆具足無缺。次第可分兩者:生起次第及觀修次第。以生起次第而言,必先有前前道,方能有後後道。但以觀修次第而言,必須牢記:「主觀後後道,定益前前道。」尤其把觀修的重點擺在菩提心時,一切前前道將自然生起。

「廣」是極略、略、廣三者之後者。宗喀巴大師的般若道次第著作有三:第一、極略論,即《三主要道》(或稱《聖道三要》,著作時間約師壽四十二歲時)。第二、《略論》,即《菩提道次第略論》(約師壽五十九歲時著)。第三、《廣論》,即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

「論」是經論兩者之後者。經是世尊言;論是師等言。

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確是本相當實用的修行手冊。嘉瓦仁波切對這部論典非常地重視。我沒記錯的話,一九五九年,嘉瓦仁波切從拉薩逃亡到印度的時候,唯一攜帶的經論就是這部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因為這部論典是如此的重要,我建議讀者在工作之餘仍能撥出時間來修學。不妨按照《廣論》的科判順序,配合該科判的主要內容,先以寧靜的心簡略地瀏覽一遍,之後反复地串習,如此日積月累,直到完全熟悉為止,這就是緣取《廣論》的觀修方法。在閱讀、思惟的過程中,會對某些內容有所感觸,在感觸生起的當下,不要急著跳到下一段,應當好好品嚐這種感受,讓心安住於其上,這就是緣取《廣論》的止修方法。唯由透過認知道理的觀修,加上使心柔軟的止修,才能讓我們頑固不調的內心獲得真正的修正。

菩提道次第修法筆記
編號:M010
西藏 增廣大師造
法尊法師 中譯
觀空法師 講述
25開精裝
NT:260
ISBN:978-986-7078-07-0


這本書是以「菩提道次第前導六加行」、「正行」、「結行」的修法儀軌為架構,開展出成佛的軌轍,務期以念念相續的方式,生起菩提心,證入大乘密法。〈修法筆記〉共分為二部份,第一部份是西藏增廣大師撰寫的〈菩提道次第修法〉,原名為〈修菩提道次第前導六加行法儀軌法如意摩尼鬘論〉,由法尊法師譯為中文,這是屬於廣本版的菩提道次六加行修法法本。

第二部份是〈菩提道次第修法筆記〉,由觀空法師在民國二十七年冬應華北居士林的邀請,講解〈菩提道次第修法〉,並經朱楊壽梅筆記整理成冊。增廣大師,西康六合縣人,是修大威德金剛已成就者。
觀空法師(1903--1989),曾入西藏拉薩哲蚌寺修習格魯派顯密教理,藏文水平相當優異,歷任重慶漢藏教理院、中國佛教院等教職。

還有羅卓仁謙師兄的幾個網站。我不太了解他,不敢胡亂推薦。但他好像是有師承的。謝謝。

羅卓仁謙
https://www.lodrorinchen.org

解脫協會
https://www.mokshah.org

解脫法堂
不動教理苑
https://www.moksharama.org

度母之家
https://khadirawana.org

岡波聖地
https://www.kampojanechen.org

葺葺花園
https://www.fluffy.tw

(完)
返回列表
高級模式 | 發新話題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換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