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覆 發帖

[原創作品] 十架恩仇未了情 -修訂版 ver. 15.4

不出沙文所料,弓騎兵並不與魚鱗陣短兵相接,由槍騎兵帶起陣法在魚鱗陣兩側合圍。沙文見鱼鱗陣頗堪與騎兵周旋,數點軍中有二十四柄斧鉞,但棺蓋已被魚鱗陣悉數徵用,儀仗兵亦無護身甲冑,當下點了七十二人分前、中、後三隊,一聲令下前隊二十四人執儀刀衝向碼頭;再令中隊二十四人放下兵刃,中隊眾士卒心中正揣摩:「將軍要咱們手無寸鐵去送死?」此時沙將軍再令:「抬起前隊的屍身做彭排,用他們的兵刃堵住船上敵軍,趁戰馬未起步,只砍馬腳。」話剛說完,前隊果然全被射殺,眾人才意會送死的是前隊士兵。趁船上弓箭手一箭既出,引弓搭箭之際,中隊起步衝前,沙將軍即令後排斧鉞兵跟上去:「給我把碼頭砸了!」

中隊依計,拼著性命不要,幾匹戰馬被砍了腳,果然能拒敵於一時;斧鉞兵亦到位,準備舉斧砸下去之時,忽地船上傳出一聲獸嚎,此時雨亦停了,瞧見一隻巨獸衝下船,原來是隻大象,全身披甲,背負象輿,上有四個弓箭手、兩個擲矛手。雖然從前中國亦有象,但至唐代只生於南越,並不普遍用於戰陣,土生中國象甚為稀少,朝廷豢養大象只供戲樂,德宗皇帝更嫌耗資過鉅,將宮中大象放生到野外,棄而不用(注277)。是故沙文的部隊不識戰象,查理大帝也是看準了這點,所以出動戰象;亦是當日葭妃未能聽到的侵華方略,途中不慎被羅紗蓮窺見船上戰象,恐怕失了先機,是以急欲殺之滅口。

查理大帝深諳武功,知道中國雖無象,但近東之地多以象為兵,所以招攬名師為其訓練象羣,馭象師稱為Mahout(注278),這批來攻中國的算是小試牛刀;後來查理大帝得一賜樂業人進貢著名戰象Abul-Abbas(注279),更顯赫赫軍威,這頭象雖不及Abul-Abbas,但尋常戰象的象輿只能負三人,這頭乃是非洲象,體型比亞洲象大得多,能負六人,唐軍遠非對手,儀刀砍向象腳,登時斷折,士兵慘被踏成肉泥。戰象下船後,那戰艦並不開走,而是讓第二艘戰艦接著泊在其側,士兵跨上第一艘艦再登岸,如是者已有四、五艘艦隻相連,想是因為驚濤駭浪,戰艦在海上亦甚兇險,急於上岸故用此法。

沙文暗叫一聲苦,這下子只好圖個殉國殉情,率餘眾一擁而上;唯他身上仍穿著喜服,諸多不便,將之一手扯下,露出底下青袍。這青袍得自當日劍門關牀板暗格,乃是周都督贈予孔明之物,沙文見之,立時觸動靈機,心中燒起了赤壁的連營大火。他回頭一望,見胡姬酒肆門外仍堆放著昨夜的酒甕,一聲「且慢」將兵士叫回,傳令:「拿酒來!」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注277) 中國商、周時期有象兵,此後象羣數目漸減,很少以之作為軍用。
唐德宗放生42隻大象:【資治通鑑】大曆十四年「先是諸國匝獻馴象,凡四十有二,上日,象費蒙番,而違物性,將安用之?命縱於荊山之陽。

(注278) 馭象師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ahout

(注279) Abul-Abbas   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Abul-Abbas#Notes
Don'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
胡姬凶肆跟胡姬酒肆一樣,因為風雨交加,店東正在提早關門:「啊喲對不起各位,因天氣惡劣,小店今天恕不接客….」沙文望向碼頭,隔著滂沱大雨,隱約可見一艘大船正在泊岸,不由分說一腳踹開店門:「你還是開門吧,本將軍包保你今天生意應接不暇。」但店內棺木並不多,只好連已釘上的棺材蓋都掀將起來,尚幸剛好能凑合成一個夾門魚鱗陣。

隊伍衝到碼頭集結時,敵方兵員亦正列隊上岸,沙文派斥候察看敵情,回報曰:幸好一艘福船將碼頭撞毁了一大半,福船半沉水中,敵艦不能近,碼頭只可供一艘船停泊,必須等這艘戰艦缷裝兵員之後,第二艘才可靠岸。沙文聽罷覘報,十三篇孫武兵法在腹中翻轉一遍,已有計較:「傳我軍令…..」

忽聽軍中安楝離喊話:「兀那老頭,你怎麼坐在這裡?….啊喲對不起,原來是段大俠…段大俠你老人家沒事吧?怎麼動也不動?你在结跏趺坐嗎?」.」沙文趨近一看,果然是師伯在路旁打坐,頂門上冒出絲絲白氣,吱吱作響,正是運功最要緊的關口,若然受到外魔干擾,極易經脈逆行,七孔爆血而死。縱使兵員短少,亦無奈只好叫安楝離、施沙、麥高三人護住段秋水;再傳令下去,用夾門魚鱗陣拖住已上岸的弗林人,其餘眾兄弟堵住碼頭,不讓敵軍繼續上岸。

最先上岸的弗菻軍是銀鎧金盔的步弓手,手持複合弓,腰縣獸皮鞴靫(注276),還有重甲馬弓手緊隨其後,除了前後六個箭袋掛在馬上之外,手執羅馬軍最擅用的鏢槍;雖在狂風暴雨之中,旌旗整列,軍容嚴盛。自從羅馬與薩爾馬提亞人兵戎相見,羅馬人初識重裝弓騎兵的威力,哈德良帝重整軍旅,羅馬軍開始訓練重裝騎兵,至今歷七百年,今時的羅馬軍與安楝離先祖所述何止士別三日?魚鱗陣內的沙家軍,每人只得十數枝箭,只好用彭排遮掩面上懼色,恐怕時間一久更多敵軍上岸,硬著頭皮一步步向騎兵陣推進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(276)鞴靫--箭袋
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6981040.htm



羅馬弓兵Sagittarii


羅馬重裝騎兵Cataphract

http://www.academia.edu/7429815/ ... y_the_Roman_Cavalry
Don'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
徒有悲壯情懷,但苦無可用之兵。今天本是他成親喜日,沙文自己的兵刃定國金刀留在屯門大營,手下兵將只作儀仗隊,配戴的是儀刀 - 中看不中用(請參考注266)。沙文問史諦勳隊中有多少上陣用的橫刀、陌刀?史諦勳知其意,說道:「雖然咱們缺少兵刃,但老大月前吩咐眾兄弟勤練唐宮不傳之秘《風流陣》,數月來殆無休日,已有小成;況且兄弟們隨身配有諸葛連弩,以便晚上到胡姬酒肆玩《穿鬟箭》…..」

葭妃聽到這裡,氣得髮指眥裂:「《風流陣》只是玄宗先帝跟楊貴妃的宮廷戲耍,你….你竟引進軍中?(注273) 《穿鬟箭》又是怎麼回事?」《穿鬟箭》乃是沙文從呂奉先轅門射戟的典故中得到啓發,在胡姬酒肆選陪酒姑娘時;折去箭鏃射向胡姬雲鬟,中者就被選中侍酒。軍士們看著好玩,上行下效,亦常用此法練習箭術。後來穿鬟箭也像大秦景教一樣流行中國,傳回長安,唐敬宗將之改進,以紙為箭鏃,內藏麝香粉,中者觸體生香,可得皇帝寵幸;又正式改名《風流箭》(注274),流芳百世。葭妃想起沙文的德性,顧名思義,猜個八九不離十,長嘆一聲,潸然淚下:「想是我大唐氣數已盡,才會出了個你這樣的將軍。」

昔日駐守劍門關時,沙文叫手下操練夾門魚鱗陣,但時日久了,就看出此陣有欠靈巧、移動遲滯等短處,故此將之跟躡影追風的《風流陣》相輔相成,互為表裡,乃合於「始如處女,敵人開戶;後如脫兔,敵不及拒。」的兵法要義。而穿鬟箭則可增加令將士們修練箭術時樂在其中,那就不須督促亦會自行多加練習。但此時此刻,實在無暇向娘娘分說,只好一揖到地:「末將自知無能,唯有馬革裹尸以報皇恩,做隻風流鬼。末將斗膽請娘娘上烽火臺,一俟雨停即以內功烘乾柴薪,點起烽火召救兵,希望不會為時太晚。」昇平公主亦保奏道:「我這次帶來娘子軍近衛十多人,亦可投入戰陣,希望能奮力拖住敵軍,支撑到援軍到來。沙文雖罪該撤職,但此策尚算可行,當此存亡之秋,咱們也不能仔細籌劃,請娘娘採納其議,上烽火臺靜候時機。」

每年八九月間此地都有颱風,只是如今年這個如此猛烈的,各人還是初見。隊伍冒著暴雨疾走,一開口說話即立刻濺得滿口是水,但沙文仍要問史諦勳:「大夥隨身雖帶備連弩,但沒有盾牌,如何佈陣?」史諦勳道:「在劍門關時我們用棺材蓋做盾牌,小玉姐的胡姬酒肆對面,不是有家胡姬凶肆(注275)嗎?馬上去買就是了….啊!糟啦!」沙文問:「怎麼了?錢不夠嗎?我這裡有五百三十…」史諦勳搖頭道:「風向轉了,轉吹西風。」向後面喊:「大夥加把勁趕快啊!他們乘西風就更快來到啦!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注273)風流陣《開元天寶遺事•風流陣》:“明皇與貴妃每至酒酣,使妃子統宮妓百餘人,帝統小中貴百餘人,排兩陣於掖庭中,目為風流陣。以霞被錦被張之為旗幟,攻擊相鬭,敗者罰之巨觥以戲笑。

(注274)風流箭: 《情史類略∙第24卷情跡類》寶歷中,帝造紙箭,竹皮與紙間,密貯龍麝香末。每宮嬪群聚,帝射之中,有濃香觸體,了無楚害,宮中名風流箭,為之語曰:「風流箭中的人人願。」
http://ctext.org/wiki.pl?if=gb&chapter=543318&remap=gb#风流箭

(注275) 凶肆 - 唐代長生店
【李娃傳】:「生怨懣,絕食三日,遘疾甚篤,旬餘愈甚。邸主懼其不起,徙之於凶肆之中。」
https://www.moedict.tw/%E5%87%B6%E8%82%86
Don'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
史諦勳無奈,折回殿內向沙文禀報:「老大,不好了!外面忽然狂風大作,烽火臺…….」沙文一心只繫在紗蓮胸口的羽箭之上,不知此箭原來多長?插入了多少?竟對史副將的禀報充耳不聞,紗蓮剛又有一刻清醒,說道:「師哥,倘若連繫不上屯門大營,即使要孤軍死戰…..也不能….失我大唐一寸國土……軍情急如星火,你不要管我了,我自知命不久矣…..你聽話,快去統率眾兄弟齊心共抵外敵…才…才….不枉我愛你一場……」她見沙文仍是戀戀不捨,勉力抬起手握住箭桿:「你…真的要我死不瞑目嗎?你再不去,我立時死在你跟前…讓你瞧瞧我是否瞑目!」雖然明知她那有氣力將箭桿壓下去,但沙文不敢再有半分拂逆:「師妹萬萬不要動氣!我….我這就去…但我怕咱們去後,妳無人照料….」

送禮船隊變了艦隊,薏蘊自知難免受千夫所指,但她竟能自反而縮,說道:「你去吧,我來照看紗蓮姐。」
眾人聞言均感驚詫,但細想之下,以紗蓮的傷勢,本已難見明早的晨光;要辣手摧花亦無須對她再加一指之力;故此,由薏蘊照看,總勝於丟下她孤零等死。但在情在理,此事須由沙文定奪,於是眾人目光轉向沙文。

只聽沙文怒道:「妳?….」但眼下似又真的別無他法,他環視部下,今天他們本是來觀禮的,己方只得一團兵力(注270),而且裝備不全;依紗蓮所說,敵艦有十二艘,那麼兵員少說也二至三千,更甚者可能四、五千之眾(注271),我方不能留下一人照料她。他思量再三,只好惡狠狠的指著薏蘊:「不是我對妳有半點信任,只是我沒辦法。若然我師妹有甚閃失,哼,大唐雖多斷頭駙馬,但也不缺賜死的公主(注272),你這身通敵之罪,只要一奏上朝,皇上定不輕饒!」那知薏蘊神色自若答道:「駙馬爺何須嚇唬本宮?啊….對不起,看見你對師妹的情意,我大概不能再叫駙馬爺了;我仍跟以前一般,叫沙哥哥,還可以吧?沙哥哥,什麼艦隊,我真的不知道,拂菻教會本就跟咱們景教不和,你是知道的,只是近來聽聞咱們的婚事,他們硬要送來賀禮,我只以為他們欲與景教修好。你信也好,不信也罷,奏不奏上朝,我可也不在乎,既然事已至此,皇兄若真要降罪,我也難辭其咎。但我確是真心誠意替你照顧紗蓮姐的,你既想不出別的辦法,何不讓我抱紗蓮姐進內房療傷,你做你將軍該做的事去罷。」

沙文一直怒瞪著她,眼中欲噴出火來:「妳不用裝得大方,十居其九妳就是拂菻的內應。」薏蘊只澹澹一笑:「若然你信我是內應,怎麼會將師妹交託予我?」再也不理會他,抱起紗蓮向內堂走去。沙文欲待再跟紗蓮話別,她卻已又再昏厥過去,望著二女背影,沙文並沒有察覺薏蘊偷偷飲泣的抽搐,只覺得紗蓮一箭穿心,自己卻如萬箭穿心,但又有什麼辦法?只能在心中暗暗對她說:「好,我也不跟妳訣別,反正妳既命不久矣,我這就去跟那些基督番兵拼一死戰,十里黃沙凝碧血, 一坯灰土葬殘軀,咱們再聚之期也不會太久。」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注270)唐兵制,二百或三百人為一團http://baike.baidu.com/subview/710101/5997455.htm

(注271) Quinquereme 艦載兵員連櫓手400人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Hel ... _ref-Coates138_13-0

(注272) 唐代被皇帝賜死或被殺的公主計有:
永泰公主、高陽公主、安樂公主、太平公主、巴陵公主
Don'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
大秦寺大秦寶殿上,葭妃正是景教婚禮的主禮司祭,薏蘊剛說完:「兒臣情愿作沙文妻。」先前浸禮時她吩咐沙文只要問一句答一句,但她還是自己加了句:「非君不嫁。」葭妃又問沙文:「今汝於十字架下、無元真主阿羅訶座前,可愿娶薏蘊公主為妻,不論富貴貧賤、沉痾安康,坎坷順遂,皆尊之重之,愛之護之,比翼連理,至黃泉方休?」沙文心道:「娘娘怕是近得景教太多了,有時腦子不大靈光,這樣的誓盟也想得出來;倘若我攀不上富貴卻又未至於貧賤,無甚大病但又不能說是很安康,比起做奴婢的,我命途並不坎坷,但要說好像尉遲敬德那樣一帆風順位極人臣呢?卻又談不上;那我就可以對她棄之如敝屣,娶師妹去也。其實只要一句『無論如何』我就跑不掉啦,囉囉嗦嗦一大堆幹什麼?」

一聲「情愿」到唇邊,始終說不出口,薏蘊五內如焚,葭妃亦睁眉怒目,用眼色催促,但沙文心中剛想到「娶師妹去也」,耳邊卻仿彿真的響起羅紗蓮的叫聲,縱然是微弱如啾鳥哀鳴,沙文卻不得不轉頭一看殿門,只見一匹馬四蹄凌空,急奔衝進大殿,雕鞍之上伏著一個女子,她的身影好眼熟啊,瞧她正要從馬上墜地,沙文一個飛身撲前接住,果然是紗蓮師妹,赫然見她胸口插著羽箭,沙文嚇得呆了。倒反是紗蓮氣若游絲的說話:「拂菻艦隊來犯…..快…備戰。」卻聽薏蘊高叫:「不會的!那些是拂菻總堂送嫁妝的船隊,怎會是艦隊?」
沙文想著不對,向薏蘊怒吼:「若是送嫁妝,怎會射傷師妹?」薏蘊愕然:「什麼師妹?紗蓮姐姐是你師妹?」此時紗蓮再氣喘道:「真的…師哥,拂菻戰艦十二艘….快來到了….艦上有….」說到這裡又昏了過去。

葭妃見狀,高叫:「原來那日我潛入水中沒聽到的,就是借嫁妝為名,派特洛伊木馬來犯我大唐!」沙文不識什麼「特洛伊木馬」,一邊檢查紗蓮傷勢,一面下令史副將:「點狼煙,叫屯門速派救兵趕來!」史諦勳一聲「得令」,點好火炬衝出門外,跨上羅紗蓮的馬奔向山頂烽火臺,誰料甫一出門即天色驟變,雷電交加,一陣暴雨傾盆而下,火炬登時熄滅,他亦全身濕透,再也無法點火。
Don'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
回覆 629# 抽刀斷水

您姪女教我「馱」的重文有好幾個。「馬犬」此字browser出唔到。
http://chardb.iis.sinica.edu.tw/meancompare/99B1/4B7E
第日出修訂版先改為「駄」啦
我姪女身受重傷,要用來她

為何我見到「要用來(方格)她?」
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›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‹
嘩師伯好彩您唔係撞到呢條友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掃地和尚於劍術有頗高造詣,是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的同門師弟,日本第一代劍豪之一,對鋳劍之術亦頗有涉獵。這次受命入唐,不但買到上好的大食寶刀,而且觀看大食武士舞刀,發覺彎刀的砍劈揮斬確比唐直刀優勝,但卻難於扎刺,所以他想取其折衷而兼兩者之長,南北奔走,覓得良匠,試將刀反(注268)打造成弧形,保留唐橫刀的雙手握,自創了幾招刀法,但尚未遇見對手試招;今天正巧碰著這老頭,雖不識他就是名震江湖的抽刀斷水,但一交上手便知此人絕非泛泛,正好借此看看新刀威力。
段秋水暗暗叫苦之餘,卻覺和尚的刀法大開大合,集劍、氣、體於一身,不失光明磊落,不似是陰騭的景教傳承。他估計不錯,掃地和尚只因與大將軍師兄不和才迫於無奈入景教,他的真正武學傳承其實源於大化改新之後的武士道,為顯貴護院,以義、勇、仁、禮、忠誠、克己為金科玉律,亦算得上重節俠義、忠君孝親,所以其劍術亦不帶邪氣。段秋水自覺內力耗盡,只能以巧取勝,一面招架,一面苦思對策。勉力支撑十多招後,掃地和尚隨著喝一聲:「看俺的袈裟切」,又舉刀斜劈下來。
「袈裟切」其意就是指刀勢順著袈裟的斜領口而劈,若是由下而上斜挑就叫「逆袈裟切」(注269);瞧著他的袈裟領口,段秋水已明其意,忖道:「和尚創招,終究不離僧人本色,看來還是用一些別教武功,以教制教,說不定可出奇制勝。」他拼命思索有什麼教的招式可用,想起沙文和葭妃都曾提起,若是景教有信眾意欲離教,弟兄姊妹便會絡繹不絕,對離教者死黏不放、死纏不休;他心想,此人刀法大開大合,不如用黏勁纏住他,使他施展不開,說不定可扭轉劣勢。當下趁他「袈裟斬」舉刀將要劈下的一瞬,不退反進,欺身近前,掃地和尚心知長刀最忌被敵人貼身,所以急退一步,這下子他就是心生「離」意了,段秋水見有機可乘,手中斷水刀使個「黏」字訣貼上日本刀,由於這刀始終是新近鋳成,不夠稱手,不能掙脫斷水刀的黏勁,段秋水順勢再使纏勁一甩,兩把刀飛脫半空,雙雙沉入波濤之中。

抽刀斷水一臉傲色,雙手藏在背後,挺胸昂首說道:「看你也算是個人才,老夫不為難於你,你走罷。」掃地和尚半信半疑,身子剛一動,抽刀斷水又說「馬兒留下來,我姪女身受重傷,要用來馱她。」他這才折服,一躹躬後急忙逃去無蹤。

段秋水見行此險著得手,鬆了一口氣。實則他內力已盡,本來應該甩掉對手的刀,但他連自己的斷水刀亦拿不穩,若然再來拳腳對打,不消一招便必敗無疑,他那句「馬兒留下來」只是虛張聲勢,裝出一付氣燄囂張的模樣,令對方以為能留得一命已是萬幸,不敢多想。
掃地和尚這一去,又再另覓匠人重新打造日本刀,後來輾轉回到日本,檢討敗績,經幾代名師多番試驗,提煉、淬火、鍛冶之下,終在百多年後鋳出弧形刀反的武士刀。但至於那些景教經卷未能踏足日本。因此之故,景教失去了在日本紮根的時機,影響日後基督教始終不能在日本廣傳,雖得織田信長獎勵維護,但到豐臣秀吉禁教之後,基督教在日本便再無立足之地,即使明治維新後解禁,至今國人信教者百中無一,都是拜抽刀斷水此一戰之功;這是後話不表。

抽刀斷水扶著紗蓮上馬:「走,咱們趕快去叫沙文備戰….」話未說完,雙腿一軟,就要倒地。紗蓮見狀,知他一夜折騰,內力耗盡,忙道:「師伯你快調理內息,我去找師哥便了。」但她那來氣力駕馭馬兒?好在這馬是來自大秦寺的,倒也認得路回去。她强忍胸口疼痛,回頭看見段秋水盤膝坐在道旁,頂門透出蒸蒸白氣,略覺放心,她箭傷雖是一時止住了,但胸口穴道封得太久,亦隨時有性命之憂;她身子極為虛弱,幾番伏在馬背上昏了又醒,醒了又昏,不知能不能活著挨到大秦寺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注268) 刀反
日本刀弧度的部分稱為「反」


(注269) 袈裟切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TY0MzMxMDk2.html?from=y1.2-1-98.4.9-1.1-1-2-8
Don'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
回覆 624# 沙文


沙文哥,對不材的觀察的確讓小輩佩服,妖怪也好,僧侶也好,都刻劃得入木三分。
回覆 625# 抽刀斷水
唐朝的抽刀斷水未見過使彎刀的日本佬嘛。大家慣見的弧形日本刀出現在平安時代中至後期,本故事的百多年後。
抽刀斷水時代的日本刀叫「上古刀」是直刃的。

坂上田村麻呂佩刀, 現存京都鞍馬寺


而故事中的是Beta version,所以surprised到佢。

武功應該不會有A招式必可破B招式這回事的。好似核子彈必然勝過菜刀,但發射核子彈之人都可以被菜刀斬死。
愚見以為這樣解釋較為科學。不要被民族感情override 科學精神。
http://www.reddit.com/r/SWORDS/comments/2phltp/why_do_curved_swords_cut_better_than_straight/
http://kendo9.com/newpage80.htm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b8908bb0100lhhg.html

純粹就武器的效能而言,要用controlled study實驗來觀察
直劍 vs 彎刀
這裡有討論日本刀及應對之法:
http://katana.tw/phpbb/viewtopic.php?f=4&t=298

還有「破鋒八刀」刀法(5:15開始):
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›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‹
好啦好啦,怕咗您啦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碼頭之上,一個和尚正在候船,但身上袈裟與中國有異,是個日本和尚。此人雖作和尚打扮,其實是日本景教派來的密使。聖德太子時,景教由重臣秦河勝傳到日本,與中國景教遙相呼應,亦是寄生於佛法之中。(注265)

這和尚身負桓武天皇密令,混在遣唐使當中,平日扮作掃地僧人,毫不起眼,為的是以免引人注目,方便行事。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皆載於史冊,但這次規模甚小,以求經為名,其實是自白江口之戰,大唐與新羅聯軍大挫日本水師,歷代天皇一直耿耿於懷,及後得悉中國有景教潛伏,遂命他來華互通消息,伺機一探大唐與新羅的結盟,若有空子可鑽,就試想一條離間之計出來。

他探聽所得,近日新羅民亂四起,而且沿海各部大量製造武裝船隻,恐有韓寇來襲;反正天皇委派的任務已大致功成,便剋日回國。他拴好馬,在碼頭等候,見一艘船遠遠駛來,起先還道是來接他的,但不消一刻便看著不對,這是什麼船,怎會來得這般迅速?

到他看清楚竟是甲板上一個老者用掌力將船推進,福船已然以千鈞之力撞上碼頭,衝力之猛,將老者拋向岸上,他落地之時,手中抱著一個胸口插著白羽箭的女郎,看來傷勢極重。和尚見福船來勢兇猛,急忙抽身退避,但人雖全身而退,行囊卻被撞得散落一地,幾十部經書跌了出來。那女郎喘著氣說道:「師伯,這和尚….是…景教….」

原來那些經書,是她翻譯的舊約經。日本景教經書殘缺不全,國中又無人能識西域文字,因此亟欲得到漢文景教經,以便翻成日文。他身份敗露,只得先下手為強,當下一聲斷喝:「看劍!」長劍出鞘,向著段秋水當頭劈下。

段秋水正在放下羅紗蓮,賸出一手來拔刀擋格,「噹」的一響,手臂一沉,斷水刀幾乎脫手!他長夜連續出掌,內力消耗極大,加之對方用雙手握劍,力道沉雄,他一擋之下,幾乎招架不住。接下來三招更是吃了大虧,想不到這和尚口說「看劍」,手底下卻是刀招,原來他使的根本不是劍而是刀,而且刀刃微彎,其形制為中土所無,但砍劈之力比尋常唐刀大,段秋水左支右絀,極為不利。

他不知道日本人常將刀、劍二字交互使用,日本刀法叫做「劍道」,倒不是和尚有意使詐。是時中國唐刀有四種:横刀、障刀、儀刀、陌刀 (注266) ,日本亦以唐刀形制打造兵器,而中國並無這種雙手握的彎刀,所以段秋水被攻了個措手不及。他那知道,上次遣唐使將杜甫的一首【大食刀歌】帶回日本,其中兩句:「籲嗟光祿英雄弭,大食寶刀聊可比」令日本鋳劍匠一拍大腿!在白江口一連串戰事中,日本軍人覺得學唐人造出來的直刀破甲力不大濟事,苦思對策,看到詩聖說大食刀猶勝倚天劍:「用之不高亦不庳,不似長劍須天倚」,四出打聽大食刀是怎麼一回事,由於景教發源地靠近大食,遂派出這個景教掃地和尚來,買幾柄大食刀回去研究參詳。(注267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注265) 日本景教
http://www.cbn.com/spirituallife ... n_of_the_cross.aspx
http://www.buddhismtoday.com/english/world/facts/108-japan.htm
https://japanesemythology.wordpr ... tral-and-east-asia/
http://onmarkproductions.com/html/shotoku-taishi.html
http://www.japantimes.co.jp/life ... pan-2/#.VLvw8CvF-So
http://www2.biglobe.ne.jp/~remnant/keikyo.htm
http://www.cbn.com/spirituallife ... n_of_the_cross.aspx
http://www.moshiach.com/tribes/japan3.html

(注266) 四款唐刀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14220.htm

(注267) 阿拉伯彎刀Scimitar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cimitar
Don't know where God is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
快三餐吃風的英雄?.....

還是還我掃地僧的角色比較實際.....
老猿掛印,偃兵息甲
回覆 621# Sherlock, M.D.
此言差矣。做志工才算得是真英雄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段秋水名動江湖,絕非浪得虛名。只見他臨危不亂,在驚恐之際斜眼一瞟,即已看出紗蓮是右胸靈墟穴中箭,在第三、四肋間斜插入左胸,但幸好離心臟約有寸許,而且亦受到他少許掌風,沒有深插,不致立時斃命;當下運指如飛,凌空點她璇璣、華蓋、紫宮、玉堂、膻中、龍頷、鳩尾七個大穴,暫且護住心脈。剛才他在船頭打出一掌,整隻船即向後飆出十多丈,敵艦雖又射了一輪箭雨,但就是因為這十多丈,令射程不及,箭雨紛紛落到海上。不過,只俯仰之間他們又追上來了,段秋水來不及將羅紗蓮抱入艙內,只好又再用掌風打向箭雨,他一發掌,船身一顛簸之下,又飆出十丈之遙。

他由此發覺,每逢自己向前打出一掌,整只船便會向後飆;倘若那位非洲武林異人的友儕輩在此,儘管他們未必知道後世將此喚做「反作用力」,但說不定其中道理亦可略知一二,只是當時人人都是知其然而尚未知其所以然。但段秋水亦能即時領會反作用力之運用;他連劈十數掌,福船便一直向後衝出兩百多丈,艦隊的五槳座此起彼落,窮追不捨,但雙方距離逐漸拉遠,段秋水得以喘一口氣扶起紗蓮,一掌貼著她背心,緩緩將內力輸入她體內。

過了一會,紗蓮終於悠悠醒轉,勉強半睜開眼睛,氣咽聲絲道:「師伯……..是拂菻羅馬人….來犯我大唐,你快回去……告訴…」段秋水急道:「未離險境,你好好躺著不要講話,我們正趕回去,敵艦有一十二艘,若被他們追上,咱們葬身魚腹也罷了,他們一上岸,恐怕百姓遭逢禍劫。」接著不要命地連綿不斷出掌,竟硬生生將一艘載重三百多石的福船,一夜之間從九州石送回大奚山,到東方微現曙光,蛙島遙遙在望。
回覆 620# 沙文


那多損本探長的威風.....= =".....

不過已經差不多要吃風了....威風就先算了....
回覆 619# Sherlock, M.D.

您拎把掃把去寶蓮寺做志工就得了
http://www.tzuchi.org.tw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view=article&id=232&Itemid=284
提示: 該帖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
簽名被屏蔽
劇中角色不應騷擾編劇的自主創作!
支持鼓勵每位離教者 › 閹割神父 刻不容緩 ‹
回覆 616# Sherlock, M.D.

晚生江郎才盡,加不了。

武俠小說從一開始就有妖怪,您沒看【蜀山劍俠傳】嗎?
http://www.b111.net/wuxia/hzlz-ss9/010.htm

更何況盧亭人是歷史文献有記錄的生物,不算妖怪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071796.htm
提示: 該帖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
簽名被屏蔽
返回列表
高級模式 | 發新話題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換一個